鳳山旅遊網   鳳山旅遊網-趴趴狗旅遊網-業者登入業者登錄 鳳山旅遊網-趴趴狗旅遊網-回首頁回首頁
鳳山旅遊網
集集農場
獨立安靜休閒,晚上聽蛙鳴,清晨聽鳥鳴,就這樣盡情享受
鳳山旅遊網-趴趴狗旅遊網-好康優惠
鳳山旅遊網-趴趴狗旅遊網-行程規劃
【相關網站連結】
趴趴狗粉絲團
首頁 / 鳳山旅遊景點 / 東便門與東福橋
景點名稱: 東便門與東福橋
分  類:  
簡  介:
東便門是清朝時代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中,碩果僅存的古城門,東便門外跨越鳳山溪的東福橋,至今仍完好堪用,是全台灣唯一可供現代人使用的古橋。車來人往,穿越近200年的時空環境,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令人興起思古幽情,是踏著先人的足跡,追想先人生活最真實的歷史現場,也是研究古蹟最好的活教材,彌足珍貴。
電  話: 07-742-2111~105-109 
傳  真:  
地  址: 鳳山市三民路44巷內
資料來源: http://traffic.kscg.gov.tw/Travel_2010_D.aspx?Parm=200732921161746,20073291619796,5 
聯 絡 人 :  
交通資訊: 中山高速公路下中正交流道,往鳳山市區方向,自由路直行,右轉中山路,至三民路左轉,沿三民路即可見44巷
 
大眾運輸: 搭乘高雄客運,在鳳山總站下車,沿中山路直行,至三民路左轉,沿三民路走即可見44巷。 

深度導覽
深度導覽
  鳳山縣城原本設在高雄市左營,清朝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林爽文起兵反清,攻破鳳山縣城,縣令湯大奎及典史史謙等文武官員殉職。林爽文事件平定後,官民有感於舊城三面環山,強敵在外窺伺,易攻難守,決定將鳳山縣署遷往大竹橋里下陂頭街,也就是今天的鳳山市。

  鳳山新城於嘉慶9年(西元1804年)由鳳山知縣吳兆麟興建6座城門,大東門稱為朝陽門;小東門稱為同儀門,又稱東便

門;西門稱為景華門;南門稱為安化門;北門稱為平朔門;另外興建北門外門附廓,稱為郡南第一關。

  清朝時期歷任鳳山知縣建樹最多的曹謹,於道光18年(西元1838年)在6座城門增建城樓和砲台,城門外設置既深又寬的濠塹,使得鳳山縣城固若金湯,成為高雄和屏東地區的行政和商業中心,地位如同今天的高雄市。1895年日本開始殖民統治台灣,為運輸蔗糖出口,開始建設高雄港,高雄發展重心往海邊移動,鳳山縣城功能漸失,且隨著擴建街道及闢建鐵路而陸續拆除,只有東便門幸運的逃過歲月的摧殘,成為鳳山城碩果僅存的古城門。

  東便門城門呈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門洞方向朝東,偏南約45度。台座高約4.3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內門額「東便門」仍嵌於拱門之上,落款為道光19年(西元1839年),為花崗石材,外門額「東便門」為大理石材,是台灣光復後高雄縣政府整修時增加之物,已失古意。

  東便門外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於同治3年(西元1864年)興建一座石橋,稱為東福橋,為前往鳳山縣城內商業中心打鐵街,和通往屏東的必經之地,橋長5丈餘,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兩端也都呈船首狀,充分說明東門溪和東福橋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東便門外牆左側有座土地公廟,稱為東福祠,有一座同治3年(西元1864年)「重修東福橋」埤記,記述地方籌建石橋的捐款情形。
東福祠主祀不是俗稱的莊頭土地公,而是簡稱「橋公」的「橋頭土地公」。最特別的是,為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地方民眾為「橋公」找到一位「橋嬤」作伴,是先民相當感性的配套設計。

  東便門、東福橋與東福祠都位於鳳山市區內,雖然都已隱沒在快速發展的都市裡,但卻是鳳山市民代代相傳的集體記憶。從鳳山火車站下車步行前往鳳山市區,途中隨意尋問路人或商店,都可指引正確位置,甚至熱心的帶路,相當方便即可探訪鳳山縣城的輝煌歲月和行走在古意盎然古橋上的特殊情感。










Copyright © 趴趴狗旅遊網 版權所有,歡迎連結,但不得節錄轉載於任何媒體
以上相關資料如有侵權請 聯絡我們 協助處理! 免責聲明使用條款
 
鳳山旅遊網 由 趴趴狗旅遊網 建置維護 歡迎 業者登錄